一提起雪孩子学编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女孩子学编程难吗?为此很多家长都对女儿学编程一直搁置着,今天给大家安利一款让8岁女孩学习编程的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人怕女孩子学编程会困难的疑问,也很大力度地辅助了女孩子在编程方面地学习。
《南希·朱尔》系列在港台又被译为《魔女南希》。这个译名充满了港台式翻译兴趣。有必要指出,这里的魔女并不是女巫的意思。南希便是一个一般(小说主人公自称的那种一般)的18岁女孩。“魔女”在这里指日文中的一种说法,“魔性之女”。魔性之女大概描述这样的女性:自我,随性,无意识地激烈吸引着男性。“魔女南希”这个翻译可以说歪打正着:作为给少女看的青春读物,南希倒不至于让一堆男孩魂不守舍;但是,她作为一位独立、赋有、多才多艺的天才侦察,那开着蓝色敞篷车奔驰在美国大地上的英姿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孩。
《南茜·朱尔探案系列》的第一部著作,出书于1959年
《南希·朱尔》的游戏系列由Her Interactive发行,从1998年到2016年现已发行了33部著作,首要会集在PC和DS平台上。尽管大都著作现已年代久远,但系列中的30部著作和一部合集都可以在steam上找到。以往的南希·朱尔作为探案题材著作,尽管在分级上算是全年龄著作,但实际上面向的人群是18到34岁的女性。而《代码和头绪》不同,是一部面向5到8岁幼女的著作。开发者期望在经过游戏不只能让她们尽早产生对数学和科学的爱好,还能获得一些根底的编程常识。
许多计算机教育专家都提到过,计算机科学(不是电脑的使用)教育不该从大学才开端,根本的算法思维其实小学生就可以承受。而在《代码和头绪》中,玩家将练习空间想象、逻辑思考、阅览才能;了解循环、排序、算法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关的关底,玩家都要经过编程来操控一只机械狗解决问题。用伪代码操控一个机器人是很常见的编程入门方式:即使在大学讲堂,例如斯坦福大学的CS106A《编程方法学》,都以机器人Karel来引入算法和JAVA编程的根本概念。游戏规划了一套利用图形对机器狗进行编程的体系,按下相应的按钮就可以宣布指令。但是在我看来,企图将编程本身图形化可能会让编程更难以了解,即便是面向幼女,使用简单的伪代码会更有效。例如前文提到的Karel,就简单到足以用来启蒙小学生。
本作面向幼女,规划了一套以按钮来为机器小狗编程的体系
在游戏中引入编程相关的内容并不算新鲜,例如《高中故事》(High School Story),但那是一个模仿运营游戏,“程序员”只是人物的身份,在游戏中并不会触摸真正的编程。《破解》系列(Hack Series)又太高端,没触摸过命令行的玩家很难有爱好玩下去。《南希·朱尔:代码和头绪》算是真正做到了邓小平同志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游戏已于2016年春季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