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美国,当时是不打算回国的,想着让他不忘记中国,就给他起名叫‘楚言’,结果发现他很闷,不善言谈...”
我们的第一次沟通是在微信上,楚言爸爸的开场白别致的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接下来的采访却让我真正的认识到晁楚言。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人,专注的让人惊艳。
01
他有一个梦想,不是那种宽泛的概念
这是我第一次从小孩子口中听到如此具体的梦想:
“我最大的愿望是创造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品牌。”
“我要成为埃隆·马斯克那样的人。”
“我希望自己创造的品牌能够超越特斯拉!”
父子两同样别致的开场白让我意识到,我正在采访的是怎样一位优秀的小朋友。
10岁的年龄,便已早早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痴迷于工程建筑的楚言
不同于往常,今天的晁楚言是跑着回家的,满脸汗渍,还未甩下沉重的书包便迫不及待的和爸爸说起了话。
他看起来有点激动。
“爸爸!我们班上有一个从美国转学回来的同学,他编程特别厉害,我喜欢编程,我也想学!”
“当时我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回事,你喜欢就喜欢呗!”
孩子的‘戏言’总是容易被忽略,以至于日后每每回想起来,爸爸都觉得自己仿佛做错了什么。
“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他就在网上自己找编程相关的资料。”
“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们,他开始编程了,编出了好多小游戏。”
爸爸的表情有点骄傲,又有点内疚,最后只是笑了笑没再说话。
那一年,晁楚言8岁。
02
“有一句话叫做:兴趣就是最好的天赋”
晁楚言是一个能同时听出钢琴6个按键声音的天才少年。
12页琴谱弹两遍就能熟练的楚言
楚言爸爸笑着跟我说:“他最大的天赋不在编程,而是钢琴。”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看不到楚言的表情,却听到了他在旁边不满的嘟囔。
“有一句话叫做:兴趣就是最好的天赋!”
爸爸转过头笑看了他一眼,那一瞬间这位父亲脸上的笑纹仿佛又加重了几分。
“但是晁楚言对编程的狂热真的是无人能挡。”
“自从开始系统学习编程后,他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登陆官网做编程,每天你得盯着他吃饭写作业,要不然就直接跑去编程了。”
写代码写到兴奋的晁楚言
“有一次他妈妈给他报了节奥数课,本来也是作业多,他有点生气。”
“妈妈说,你学不好数学是学不好编程的,要不我们把编程课停掉吧!”
“晁楚然简直是满脸不情愿的去学奥数了,哈哈哈...”
爸爸对于楚言的糗事总是那么印象深刻。
然而对于编程如此狂热的楚言却从来没有想着去参加比赛。
这个少年不同于常人的价值观可以用爸爸的一句话来概括:
“他不是一个需要外在动力来驱动自己的孩子,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给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03
“楚言说:他有两个作品想跟您聊聊”
晁楚言的python课程老师徐老师是这样形容他的:
“晁楚言是上课会抢麦的那种!”
晁楚言的爸爸是这样说的:
“楚言说,他有两个作品想跟您聊聊!”
后来,楚言开始了长达30分钟个人编程“脱口秀”。
晁楚言讲起编程来真真是人如其名,他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讲作品制作过程,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可能只花了两分钟。
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晁楚言能拿出来讲上半天的东西。
“我以前用Scratch做了一个画图软件。”
“学了Python之后用Python也做了一个画图软件。”
“我发现Scratch和Python里面有一些相同作用的模块。”
“最近我把后面的作业都做好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到底是哪些东西,他没有告诉我。
小孩子,他有自己的小秘密。
04
“小学四年级,我成了家里的最高学历”
--楚言爸爸
“不同于中国的‘短板理论’,要求你每一样都要好,美国的教育强调‘分化体制’,厉害的人更厉害,你要去专注于自己有天赋的事情。”
“所以楚言说自己开始编程的时候,我就和他妈妈说了,我们不能耽误他啊!”
说到激动处,他换了一个姿势坐直了身体。
“他自己特别有钻研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挑选了很多家机构,你们的模式特别适合他,学习一定要挑选最喜欢的方式!”
聊到学习这个话题,楚言爸爸甚至开起了玩笑,常年的科研工作并没有磨灭这个男人内心的“小男孩”。
“我小时候读书到四年级,就成了我们家的最高学历!”
“我出生的地方教育非常落后,初中英语老师对很多东西都讲不明白,遇到不懂的我就把整本书里类似的句子找出来逐一分析,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
在楚言心里,爸爸永远是自己最崇拜的人。
楚言自己也说道:“我最喜欢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种专注于编程的精神!”
原来,专注钻研的精神是楚言从爸爸身上看到、听到并学到的最好的传承。